這本書叫做"教養可以這麼浪漫",整本書以牙醫師李偉文夫婦陪伴他們一對雙胞胎AB寶成長的經驗做為背景,分享他們夫婦對於小孩養育、教育的心得。整本書對我來說,最震撼的在於現代社會雙薪家庭晚上能夠好好陪孩子,就已經萬幸了,他們夫妻倆竟然還能擠出這麼多時間,來陪伴小孩子成長。我們常會說:小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不能重來!但是往往說完話之後,轉身就又忙著其他事情...現實的無奈往往澆熄了最後一分熱情。或許,有人會說他們的工作性質不同,所以可以這樣做。但是,大家可以停下來想想,很多時候雖然我們自己的條件許可,但是那份心裡的熱情卻遲遲未曾被喚醒過!
這本書總共分成了六部分...分別針對孩子的競爭力、嬰兒的養育經驗、孩子與大自然、教育的態度、父母與孩子的興趣、快樂的成長經驗等內容,透過他們實際的生活經驗,來闡釋他們的養育理念。我常常在想,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並不像母親是這麼直接的面對孩子。我,到底該扮演什麼角色?我可以貢獻什麼?有人曾說:人的前半生是被父母所毀,後半生則毀與子女手中。我想我只能盡量學著不把孩子的前半生給毀了吧!
"別讓小孩輸在起跑點上"~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因此許多父母就拼命讓小孩去補習。除了琴、棋、書、畫一樣都少不了之外,補習的內容更是與時俱進,現在更有許多全腦開發,更嚴重的是從不滿周歲的小孩就開始。這本書強調在時代變遷、全球化競爭、家庭周邊支援體系逐漸瓦解等困境籠罩的大人跟小孩的未來之下,養成孩子的未來並不需要強行加諸"典範"在小孩身上。在父母無法永遠承擔孩子壓力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們找到抒解壓力的管道,讓他們在困頓的時候,可以有能力打開生命的結,最重要的是回歸到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根本的人格特質與生活習慣的養成。
李醫師在書中提到一個例子,讓我真是感同身受!他說:當小孩健康活潑又可愛的撒嬌玩耍時,為人父母的那種滿足是無可比擬的,但是當孩子哭鬧不休時也得全盤接受,因為他們不像大人有方法可以排解沒來有的情緒,只能用哭來發洩情緒。很多事情真的是...瞭解,就能體會!教養不是一個標準,不是按照書的步驟就可以養育出一個標準的小孩,其中的輕重拿捏分寸的掌握,仍須花心思去體會。紀伯倫:你是一把弓,你的子女是生命的箭,你可以盡力把他送向遠方,卻不能規定他的落點。要記得"陪伴"與"干涉"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態度。
"自然"是孩子成長最好的老師!從自然的環境中,讓孩子學會如何與環境共處,懂得尊重環境、懂得從觀察中學習,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用心去感受生命力。盧梭曾說:教育是人、經驗與自然的組合,李醫師帶著小孩在大自然中,邊玩邊觀察卻逐漸養成了想像與創意。套一句我博士班老師常說的話:印刷術能表達的東西,說真的沒什麼好講。大家看看書就知道,重要的且關鍵的就在於那些印刷術沒辦法表達的...不過,印刷術能表達的東西還是要懂囉!
這本書裡面除了提到上述的觀念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特別是透過親子共讀的作法,讓孩子的邏輯能力、思考能力、及觀察能力都可以有所增進。現代社會,電視及網路上的資訊已經爆炸,人對於這種五光十色的聲光資訊接受度(網路教父詹宏志曾說:孩子十歲前別接觸電腦!),總是高於平淡無奇的書籍,也因此大家的閱讀能力就逐漸退化(洪蘭教授說,腦的各部分都有其功能,不過原來的功能只要少用,很快的就會被其他常用的功能給瓜分)。作者全家相聚的時光,是藉由全家的共同閱讀及心得分享來進行,這樣一來就取代了一般家庭電視聚會的時光,而電視的存在似乎也不是一種必要了。
父母對於小孩的態度在於引導而非督導。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的走向他們想走的未來之路。讓她們的生命力保持一定的彈性,可以接受各種不同的文化,尊重不同的思維及邏輯並敬重大自然。這樣一來我想,在陪伴小孩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同時在成長。因此,即便如前人所說,前半生已經被毀了,也可以透過這樣的親子互動過程,得到補救。
==普魯斯特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是尋找新世界,而是用新視野看世界。==